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判斷推理都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而邏輯判斷又是判斷推理中一個重點難點,這就更需要大家認真對待。在邏輯判斷中存在這樣一種題型卻讓同學們頭疼不已,那就是削弱加強型題目,其實削弱加強題目并非毫無線索可尋,在一些削弱加強題目中是存在某些固定模型的。只要大家熟練掌握這些模型固定的削弱加強方法就能在考試過程中迅速準確地選出正確答案。下面中公教育帶大家來看一下在考試中較為常見的論證模型之一——實踐論證。
“實踐論證”是指為達到一個目的而提出一個擬采取的行動方案(方法、建議、計劃),讓方案能到達目的的論證。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很多實踐論證的例子。例如:某地為提高山區教育水平,提出可以借助網課渠道讓山區學生和城市學生接受一樣的教育從而提高教育水平。既然實踐論證如此常見,那對于這類題目我們該怎么著手去削弱加強呢?
削弱:1.方案沒有可操作性。2.方案不能達到目的。
加強:1.方案具有可操作性。2.方案能夠達到目的。
了解了削弱加強方式之后,在題目中我們該如何運用呢?下面我們來結合題目來具體分析一下。
過年期間,學校后勤處計劃為所有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飯并安排文藝活動,一方面是想緩解留校學生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濟壓力。
下列選項如果為真,最不能質疑后勤處此項計劃的是:
A.留校學生大都買不起回家的車票
B.絕大多數學生過年留校都是因為科研活動十分繁忙
C.人手不足,文藝活動難以開展
D.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學校提供的餐飯很難吃,寧愿在校外就餐
【中公解析】A。題干中后勤處為了達到的目的:一方面是想緩解留校學生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濟壓力。由此提出的方案:為所有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飯并安排文藝活動。為了達到目的而提出一個方案屬于典型的實踐論證模型,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選項哪一個不能起到質疑的作用。
A項,指出留校的學生經濟上確實困難,則后勤處可以通過該計劃為這些學生減輕經濟上的壓力,支持了題干后勤處的計劃。不能質疑,保留。
B項,指出絕大多數學生過年留校是因為忙于科研活動,則這些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會孤獨,而且關于學生是否經濟困難選項有沒有說清楚。這就意味著后勤處的計劃并不一定能達到目的,起到了質疑的作用,排除。
C項,直接指出由于人手不足使得后勤部的計劃不能很好的實施也就削弱了計劃的可操作性,起到了質疑的作用,排除。
D項,指出絕大多數學生不喜歡吃學校提供的餐飯而到校外就餐,這就說明即便后勤處為學生提供免費餐飯,也不會達到為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濟壓力這一目的,起到了質疑的作用,排除。
綜上,本題選A。
通過上述題目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經基本掌握了實踐論證這種模型該如何削弱加強,希望大家多加練習從而不斷提高我們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