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病學的學習當中,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這也是同學們容易出錯的地方,所以需要同學們重點掌握。在相關考試中,此類題目一般以客觀題形式考察。同學們遇到相關題目后,一定要養成認真分析問題的好習慣。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下這部分重點知識,教給大家如何巧記。
流行過程 | 傳染源(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繁殖、并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動物)、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 ||||
常見傳播途徑 | 呼吸道傳播(肺結核、流感);消化道傳播(甲肝、戊肝);蟲媒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醫源性傳播(指在疾病的防治過程中,診療區域和藥品被污染所造成的疾病的傳播);母嬰傳播(乙肝、艾滋病) | ||||
兩個時期 | 潛伏期 | 確定傳染病接觸者的留驗、檢疫或醫學觀察期限 | |||
傳染期 | 確定傳染病患者的隔離期限的重要依據 | ||||
報告 | 責任疫情報告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 | ||||
報告 時限 | 2h | 甲類:鼠疫、霍亂 | |||
乙類甲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
24h | 乙類: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核、淋病等 | ||||
丙類:流行性感冒(含H1N1流感)、風疹、麻風病、手足口病等 | |||||
預防 | 甲類、乙類甲管傳染病:病人必須在指定場所隔離治療;疑似病人必須單獨隔離治療; 拒絕隔離/擅自脫離隔離: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依法采取強制隔離措施 | ||||
計劃免疫 | 疫苗 | 乙肝和卡介苗在小兒出生時初次接種;麻疹疫苗在小兒8個月時初次接種 | |||
預防 接種 | 預防接種證制度 | 兒童出生后1個月內、兒童居住地辦理; 接種記錄保存時間:不得少于5年 | |||
評價指標 | 流行病學效果:疫苗保護率、疫苗效果指數 | ||||
異常反應 | 合格疫苗在規范接種過程中相關方均無過錯但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損害(群體的心因性反應不屬于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 |
例題:確定傳染病病人隔離期限的依據是:
A.潛伏期
B.臨床癥狀期
C.恢復期
D.傳染期
E.治療期
【答案】D。此題考查流行病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傳染源-傳染期的概念及流行病學意義。傳染期是指病人排出病原體的整個時期,是決定傳染病病人隔離期限的重要依據。故本題答案選D。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