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執業醫師考試中多環芳烴對食品的污染、毒性及預防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尤其苯并芘。苯并(a)芘[B(a)P]是多環芳烴的典型代表,是一類具有較強致癌作用的食品化學污染物。
一、苯并(a)芘對食品的污染來源
(1)食品在用煤、炭和植物燃料烘烤或熏制時直接受到污染;
(2)食品成分在高溫烹調加工時發生熱解或熱聚反應所形成,這是食品中多環芳烴的主要來源;
(3)植物性食品可吸收土壤、水和大氣中污染的多環芳烴;
(4)食品加工中受機油和食品包裝材料等的污染,柏油路上曬糧食使糧食受到污染;
(5)污染的水可使水產品受到污染;
(6)植物和微生物可合成微量多環芳烴。
二、苯并(a)芘的毒性
(1)致癌性:B(a)P對多種動物有肯定的致癌性,并可經胎盤使子代發生腫瘤,可致胚胎死亡,或導致仔鼠免疫功能下降。
(2)遺傳毒性:B(a)P常用作短期致突變實驗的陽性對照物,但由于它是間接致突變物,需要代謝活化。此外,在人組織培養試驗中也發現B(a)P有組織和細胞毒性作用,可導致上皮分化不良、細胞損傷、柱狀上皮細胞變形等。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食品中B(a)P含量與胃癌等多種腫瘤發生有關。
三、防止苯并(a)芘危害的措施
(1)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平時少吃或不吃高溫熏烤、煎炸的食品;
(2)防止污染:加強環境治理,減少環境B(a)P的間接污染;
(3)對已造成的污染,應采用物理、化學方法去毒:用吸附法可去除食品中的一部分B(a)P;此外,用日光或紫外線照射食品也能降低其B(a)P含量;
(4)制定食品中允許含量標準: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燒烤或熏制的動物性食品,以及稻谷、小麥、大麥中B(a)P含量應≤5μg/kg,食用植物油中B(a)P含量應≤10μg/kg。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